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江南3.0足球 > 新闻动态 > 特朗普“示好”中国, 稀土合作达谅解, 中美关系迎来新转机?

特朗普“示好”中国, 稀土合作达谅解, 中美关系迎来新转机?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3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 6月29日,当着镜头、面对媒体,他突然冒出一句:“我们和中国相处得很好。”这话听起来不疼不痒,但放在当前的时间点——中美刚刚在稀土出口上“握了手”,北约声明刻意回避中国字眼,特朗普对华口风明显变软——它的分量可一点不轻。 熟悉特朗普套路的人都知道,他不是那种随口寒暄的政客。每一句“友好”,背后都有算盘,全是交易逻辑。这次也不例外。尤其在他刚刚重返白宫、面临国内经济压力、外交方向重塑的当口,...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

6月29日,当着镜头、面对媒体,他突然冒出一句:“我们和中国相处得很好。”这话听起来不疼不痒,但放在当前的时间点——中美刚刚在稀土出口上“握了手”,北约声明刻意回避中国字眼,特朗普对华口风明显变软——它的分量可一点不轻。

熟悉特朗普套路的人都知道,他不是那种随口寒暄的政客。每一句“友好”,背后都有算盘,全是交易逻辑。这次也不例外。尤其在他刚刚重返白宫、面临国内经济压力、外交方向重塑的当口,突然释放对华善意,恐怕不只是“说说而已”。

先看这次的实锤动作——中美在稀土出口上达成初步谅解。这事背后的含金量,不是靠一句“供应恢复”就能概括的。稀土不是普通商品,它是芯片、激光、军工系统的命门资源。

美国想自给?试过,失败。想找替代?没门。全球市场上,中国的稀土供应份额超过60%,而且掌握了关键的深加工技术。换句话说,中国不点头,美国造不出高端武器和先进科技产品。

那特朗普为什么突然低调地让步了?不是转性了,而是现实压得他不得不转弯。

2025年上半年,美国科技企业日子不好过。高通、苹果、特斯拉等公司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供应链限制、“卡脖子”风险的焦虑。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新一轮关税之后,中国方面并没有像过去那样“对等反击”,而是精准出招——稀土出口审批流程收紧。

一些关键金属材料延迟出货。这一下子,美国的“硬脖子”产业链一下子软了下来。几轮幕后谈判之后,终于在6月底前传出白宫内部确认的消息:双方就稀土出口“达成初步谅解”。

这不是小事,这是一次策略性让步,也是一次外交破冰的信号。尤其是在当前美欧对华态度越来越趋于强硬的背景下,特朗普这边却选择在北约峰会里“封口”中国——他亲自要求联合声明“不得出现任何关于中国的措辞”,这在北约历史上几乎是前所未有的。

哪怕拜登还在任的时候,北约声明里也不忘点上中国一句“系统性挑战”。现在,特朗普一上来就按下“静音键”,这是在给谁看?答案不言自明。

有人说特朗普是“变脸大师”,今天说合作,明天就能掀桌子。但这一次,他的姿态变化太集中、太密集了。尤其是配合上他最近几次公开讲话中对中国的“柔化”措辞,甚至有美媒猜测——特朗普团队已经在筹备一次“总统访华”,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成行。

这个可能性,值得认真对待。回头看他第一次当总统时,2017年11月他对中国进行过一次国事访问,那次访问虽然没产生多少实质协议,但却打破了他之前的强硬人设,释放出一定程度的合作信号。

而这次不同——他刚刚再次执政,手中的牌还没打透,就已经开始“对华示好”,说明他这次是真的在意中美关系的走向,甚至可能把它当作他第二任期外交政策的关键突破口。

这种“示好”并不意味着软化,更不是放弃。特朗普的核心逻辑从未改变——一切以“美国利益”为中心,他所追求的是“交易性缓和”,不是“战略性合作”。他想要的是,在中美关系中占主动,换来战略资源、产业安全、经济利益,为他在国内塑造“强人形象”服务。

尤其是在美国国内经济还没完全恢复、选民对通胀和就业问题敏感的当下,特朗普需要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外交成果”。中美稀土协议,是最容易讲故事的那一张牌:一方面可以对内宣传“我让中国继续给我们卖稀土”,另一方面可以对外展示“我能搞定复杂的中美关系”,一箭双雕。

从中国的角度看,这波操作也不是吃亏的生意。中国没有在贸易战中盲目出牌,而是通过对稀土的精密调控,逼出了美方的务实让步。同时,中国也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,缓解了部分供应链紧张,避免了全球市场进一步撕裂。这种掌控节奏的能力,本身就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体现。

中国并没有因为特朗普“示好”就松懈,而是继续推进本土科技自立,扩大对东盟、拉美等市场的出口布局。这种冷静、稳健、战略性的操作,远比表面上的“协议”更具长期价值。

再看北约那边的动静就更有趣了。本届北约峰会的声明,罕见地没有出现“中国”字样,按照美欧此前的节奏,北约早就习惯了把中国列入“挑战名单”,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提一下,也要凑出点“战略一致性”。

但特朗普直接掐掉这个口子,说明他不打算让中国成为“共同敌人”的话题。他要干的,是把欧洲往回拉,不要让他们在对华立场上绑得太紧。

这也恰恰反映出特朗普的“交易型外交”思路:他不相信“联盟价值”,他只看“能不能谈,谈了能不能换点什么”。只要能在中美之间形成议价空间,他宁愿在北约里当那个“不合群”的人。

眼下的问题是,中国会不会给他“访华”的机会?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,选择推动一场高层互动?这个问题现在没人能给出明确答案,但可以确定的是,中国并不急于回应,而是让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。目前看,主动权在中方,节奏也在中方,这种外交格局,放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。

接下来要看的,不只是特朗普会不会访华,更是他愿意用什么来换。是放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?是降低关税?还是在亚太战略上“退一步”?这些问题,才是中方真正关心的。

而更值得深思的是,如果特朗普真访华,他会带着什么样的姿态来?是来谈合作,还是来“讨价还价”?他到底是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,还是当成必须打交道的战略伙伴?这场博弈,刚刚开始。
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


上一篇:玉渊谭天:中方为何此时同意与美方接触?出于三个考虑
下一篇:没有了
TOP